一,春秋诸侯国是怎么划分封地的,周王权力有多大?
我的主业是读《史记》,就《史记》记载的历史素材,进行逻辑分析,挖掘历史背后的故事,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历史视角,希望能够对现代的生活、事业有所借鉴。
一、周朝的分封制
1、金字塔式的分封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周天子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诸侯的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卿大夫的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2、每一级都要对上一级承担义务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3、分封制包含“封诸侯”和“分诸侯”两部分。
(1)“封”是奖赏宗亲及功臣,是一种激励机制。历代王朝都在做,《史记》中记载的最早的有:舜把他的弟弟象封在有鼻为诸侯,禹把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封在唐和虞,来奉祀祖先。(2)“分”则是限制宗亲和功臣的势力,保障王权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汉景帝之前没有太多的记载,汉景帝时期用的是“削藩令”,武帝时期用的是“推恩令”,“推恩令”的核心思想与“分封制中的分诸侯”一致,后来就被历代统治者广泛使用。
二、周朝对诸侯的管理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史记·周本纪》
翻译过来就是,先王的制度规定:国都近郊五百里内地区是甸服,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是侯服,侯服至卫服共二千五百里内地区总称为宾服,蛮夷地区为要服,戎狄地区为荒服。甸服地区要供日祭,即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侯服地区要供月祀,即供给天子祭祀高祖、曾祖的祀品;宾服地区要供时享,即供给天子祭祀远祖的祭品;要服地区要供岁贡,即供给天子祭神的祭品;荒服地区要来朝见天子。祭祀祖父、父亲,每日一次;祭祀高祖、曾祖,每月一次;祭祀远祖,每季一次;祭神,每年一次;朝见天子,终生一次。
三、问题解答
1、在西周时期,是每个诸侯国管理自己的地盘,再有周天子管理这些诸侯国。但到西周末期,就已经出现诸侯背叛的历史,不承担诸侯的义务,相对独立。这个时候周朝的首都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部)。
2、东周历史分为两段,周朝的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
(1)春秋时期:霸主们会尊王,周天子借助诸侯霸主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通知,但也只是名义上的共主,没有实际的管辖。诸侯们各自管理各自的地盘,周天子实际也只是管理周国的地盘。
(2)战国时期:互相攻伐,这个时候的周国跟其他诸侯国没有什么区别。
二,春秋诸侯国分布
古代交通不发达,人口稀少,很难形成统一的大帝国夏商周都只是统治面积很小的国家而已。所以中国历史上将战国之后的秦国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历史王朝。
西周时期周天子被称作天下共主,也就是天下各国名义上都承认周天子的“王”位!实际上周王只能实际管辖都城周边数百里的地域,其它土地由各诸侯国管理!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195折扣手游 提供的春秋诸侯国是怎么划分封地的,周王权力有多大?(春秋将周的诸侯分成)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